舒伯特

单簧管演奏家王弢首张古典演奏专辑《舒伯特》,是继专辑《一天》之后,王弢从跨界重返古典音乐,在舒伯特诞辰220周年之际,用单簧管演绎其精选作品,诠释自己心目中或爱或恨、或伤悲或喜悦的舒伯特。为专辑选题以及选曲的过程,王弢和制作团队都经过了缜密的考虑。决定做舒伯特专辑并开始排练后,王弢浏览了舒伯特的很多数据,对他的生平和作品本来就很熟悉,如今却渴望了解更多。从舒伯特的博物馆,到他的墓地,王弢亲自走过,他要用音乐再现百年以前的音乐氛围,去体悟舒伯特的创作心境。


\


专辑亮点

这张专辑特别之处是用古钢琴代替现代钢琴,旨在还原200年前维也纳真实的音乐氛围,并特别邀请了当前活跃于欧洲最顶尖的古键盘大师之一Michel Kiener作为古钢琴演奏。录制中所用的古钢琴,是Kiener家中的收藏,由Paul McNulty复刻1828年维也纳制造的古钢琴。与单簧管相互和应,将跨时空的音乐对话收录在《舒伯特》这张专辑之中。专辑录制地点选址瑞士拉绍封德的音乐厅,这是公认在中欧声学效果最好的场地之一。为了追求最完美的音色,制作团队不辞劳苦安排把Kiener家中的古钢琴运到音乐厅,又从德国柏林开九小时的车把录音器材搬到现场。《舒伯特》这张专辑由多次获得葛莱美奖的制作人Rainer Maillard监制,MV拍摄地点包括瑞士、奥地利和德国。


专辑曲目

1.I. Allegro molto

2.II. Andante

3.III. Allegro vivace

4.An die Musik, D.547

5.Ständchen, D.957, No. 4

Sonata in A minor, D.385 A

6.I. Allegro moderato

7.II. Andante

8.III. Menuetto: Allegro

9.IV. Allegro

10.Ellens Gesang III (Ave Maria), D.839

11.Auf dem Wasser zu singen, D.774

Sonata in A minor,‘Arpeggione’,D.821

12.I. Allegro moderato

13.II. Adagio

14.III. Allegretto


Brahms: Klavierkonzert Nr.1&2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第一部大型 管弦乐曲。勃拉姆斯对自己的作品一向慎重,不轻易创作如交响曲一般的作品,但是亦师亦友的舒曼在他二十岁那一年逝世后,悲痛的勃拉姆斯下定决心听从舒曼的建议创作一首大型作品。原本勃拉姆斯想把它写成双钢琴奏鸣曲,后来又考虑写成交响曲,最后决定谱为钢琴协奏曲。作品于1859年1月22日在汉诺威初演,由勃拉姆斯亲自担任钢琴独奏。第一号钢琴协奏曲首演后的反应不是很好,因为听众一时无法适应这么长以及规模庞大的协奏曲,他们怎么也想不透这样的作品竟然是出自一个青年之手。但是这部稳重深沉的作品在三十年之后却被人们认识了它真正的价值,也是勃拉姆斯中早期作品的代表。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第一部大型管弦乐曲,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发表则整整晚了二十二年,已经是勃拉姆斯的成熟之作。创作时间约在第三号交响曲和小提琴协奏曲之间,是勃拉姆斯规模最宏大、最具管弦乐效果的作品之一。勃拉姆斯当时周游各地,经过许多德国名城大川,到达他向往的意大利时,心情显然非常开朗,一直念念不忘南欧的明媚风光。


\


专辑亮点

2011年6月,波里尼回到睽违二十多年的德勒斯登塞伯歌剧院,与提勒曼合作演出勃拉姆斯第一号钢琴协奏曲,2013年1月,波里尼再度回到德勒斯登和提勒曼合作第二号钢琴协奏曲,这张唱片就是这两场音乐会的实况录音。六十九岁的波里尼依然散发出惊人的能量与清晰度,慢板乐章色彩凄美动人,轮旋曲乐章则有着深刻的诗意;在提勒曼敏锐而且精确的指挥下,乐团紧紧配合着波里尼音乐的起承转合,完成了这场特别的音乐会,并被誉为“了不起的一场演出”。


专辑曲目

DISK 1 CD

Piano Concerto No. 1 In D Minor, Op. 15

1.Maestoso - Poco più moderato

2.Adagio

3.Rondo (Allegro non troppo)


DISK 2 CD

Piano Concerto No.2 In B Flat, Op.83

1.Allegro non troppo

2.Allegro appassionato

3.Andante - Più adagio


Miles Davis Quintet: Freedom Jazz Dance:The Bootleg Series(1965-1968)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音乐人、推动爵士音 乐发展史的伟大人物之一的Miles Davis,自40年代晚期开创Cool Jazz新视野;进入50年代中期,牵引Hard Bop热潮,到了后期延伸出Modal Jazz和Orchestral Jazz的支派;直至60年代的Post Bop与Jazz Fusion;70年代以后,更是挑战各式乐种融合的可能性,了得地将摇滚、放克、非洲之音甚至电子合成效果广泛运用,成为领导爵士乐革新潮流的中坚力量,挑战各式乐种融合的可能性。


\


专辑亮点

一方面纪念《Miles Smiles》的发行50周年,另一方面收藏于“第二代经典五重奏”所进行的录音,记载着1966-1968年间的精彩作品。除了Miles Davis担任小号手之外,加上萨克斯风手Wayne Shorter、钢琴手Herbie Hancock、贝斯手Ron Carter、鼓手Tony Williams,共同组织如此坚强阵容,的确令乐迷永生难忘!特典主要挑选《Miles Smiles》(1967)、《Nefertiti》(1968)和《Water Babies》(1967)等三张专辑里的作品予以演奏,首度收录了超过2个小时未曾发表的录音版本,一次启用格莱美等级的Steve Berkowitz、Michael Cuscuna和Richard Seidel团队齐力制作,其中4首原始单曲的混音交付葛莱美赢家Mark Wilder主镇。珍贵的曲目《Blues In F(My Ding)》,则是Miles在家利用钢琴自弹自唱的即兴!


专辑曲目

1.Freedom Jazz Dance

2.Circle

3.Dolores

4.Orbits

5.Footprints

6.Gingerbread Boy

7.Nefertiti

8.Fall

9.Water Babies

10.Masqualero

11.Country Son

12.Blues In F (My Ding)

13.Play Your Eight (Miles Speaks)


Gigi Gryce-Clifford Brown Sextet

这份萨克斯风手Gigi Gryce与小号手Clifford Brown在一九五三年九月底、十月初的录音,完成于法国巴黎,原本是由法国的Disques Vogue所发行,当中被冠以Clifford Brown六重奏的成员,除了小号手Clifford Brown和吉他手以外,其余四人都是法国人。片中两位主角,Gigi Gryce在50年代一度以中音萨克斯风手成名,和Thelonious Monk、Donald Byrd等人都合作过录音和乐团,但却在1960年代初期以后停止演出工作,投身教育事业,之后主要以作曲为人称道,而Clifford Brown则在这份录音后,展开了非常忙碌的演出和录音生涯,短短四年内录了四十多张专辑后,却在二十五岁时因车祸意外身亡,短短的四年音乐生涯,却至今依然为人津津乐道。

Gigi Gryce和Clifford Brown两人的差异,除了说明了日后两人发展的极大对比,其实也是两人音乐性格基本上的不同。


\


专辑亮点

从这份他们的合作中就可以听出来,Gigi Gryce是非常内向退缩的演出,Clifford Brown却是很懂得抓住机会表现的人。这份录音完成时的1953年是葛莱斯加入莱诺汉普顿(Lionel Hampton)乐团,随着该团赴欧巡回时录下的。当时他不顾汉普顿的反对,私自和法国的唱片公司Vogue接洽,和一群他在当地演出时认识的爵士乐手合作录音。

在葛莱斯短短的十年录音生涯以及Clifford Brown不到四年的录音生涯中,这份录音成了唯一的一次交会,见证了两人对比的音乐性格,也是爵士音乐史上非常具有启发和灵感四射的一次。


专辑曲目

1.Strictly Romantic

2.Baby

3.No Start, No End

4.Minority

5.Salute to the Band Box

6.It Might as Well Be Spring

7.You`re a Lucky Guy

8.The Song Is You

9.Come Rain or Come Shine

10.I Can Dream, Can`t I?

11.Blue and Brown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