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超低音音箱这么久,我一直以来在连接超低音音箱的线材上都不怎么给力,都是跑到旧货市场去淘一些几块钱一斤的工 程线材回来,然后自己再接上接头就做成一条超低音信号线了。我不肯花钱的原因是觉得超低音信号线所传输的频响并不宽,认为普通的线材都已经很够用了。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试用了一条由Oelhbach出品的型号为NF 214 SUB的超低音音箱专用连接线。由于我之前没有使用过这类型的线材,也不知道超低音音箱换上高档线材之后会产生多少变化,因此,我就叫上几位好友跟我一起试听,综合一下各人的意见再作考虑吧!


\


线越粗,能量感越强?


将NF 214 SUB从包装箱里面取出来的时候我就发现,NF 214 SUB线材比较硬,整体的线径也比较粗壮。于是,我就开始以发烧玄学的角度对NF 214 SUB产生了一些思考,记得以前玩Hi-Fi的时候给功放配电源线,感觉上认为线越粗声音的能量就越强!而NF 214 SUB也是如此,线径相对粗一些,那么是否线越粗声音的能量也越强?当然,这些往往都是玄学,没有什么科学根据,是否有改善,或者说是否有更好的效果,那还需要实际试听进行判断。


DSC_3921.JPG


在制作上,NF 214 SUB为同轴型信号线,采用银包铜作为传输低音信号的导体,而屏蔽层采用多层的铜编织网来实现屏蔽。与此同时,我在观察线材的时候还特意扭开插头看一看导体与接口之间的焊接工艺,我觉得线材的焊接工艺还是相当严谨的,焊点很饱满,覆盖程度很高,导体不会暴露在空气当中,而且在焊点部分金属露出的地方还使用热缩管套起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而让金属接电部分产生氧化。在长度规格上,NF 214 SUB最长能够提供15米的长度规格,但我觉得NF214 SUB最好提供平衡版本,毕竟好多高档的超低音音箱都提供平衡接口,而且平衡接口在长距离传输方面更有优势!


多次A/B对比,才能找出答案


说实在的,要对比一条超低音信号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断反复地A/B对比才能知道答案。但事实上,NF 214 SUB跟我原本那条三无产品的信号线相比起来,还是能够分辨出品质上的差异。虽然三无产品线材听起来的感觉会宽松些,但那个宽松并不是真正的宽松,只不过是牺牲了低音的层次和凝聚力而换来的。而这方面刚好是NF 214 SUB的优势,NF 214 SUB的量感听起来似乎要少些,但并不是真正少,而是更具凝聚力和3D感。例如,听一个钢琴或者大提琴的演奏,NF 214 SUB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乐器的形态,而且乐器的结像明显地更有3D感,乐器的声音是栩栩如生、有活力的,低频的层次和细节变化好明显要来得丰富些,相反三无产品所展现的乐器仅仅是结像庞大,并没有NF 214 SUB来得那么凝聚和有3D感,相对要模糊化、平面化一点。


DSC_3926.JPG


在经过多次的A/B对比之后,我们都基本上已经知道两者之间的差别了。但朋友还是建议我多“煲”一会,时间长了之后,或许会有新的惊喜。毕竟从发烧角度来看,线材“煲”的时间越长,声音才会越好以及越稳定。所以,只好按照朋友的意思继续再用一段时间。对于“煲”线的方法,我直接打开AV功放的声道电平校正功能所自带的测试信号来“煲”。


接上了就不愿意拔下来


DSC_3927.JPG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我又再一次反复地进行A/B对比。NF 214 SUB真的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越来越不愿意拔下来。之前我不是说NF 214 SUB听起来的量感会偏少一些吗?现在可不会觉得少了,当“煲”好后的NF 214 SUB所反映出来的低频会平顺自然得多,不像之前那样有紧张的感觉,听感上显得宽松多了,低频的下潜更深,其低频下段还能反映出更丰富的层次和细节化,回弹性更好。而且在音量再适当加大的情况下低频也不会显得凌乱,跟原来的三无线材拉开了更大的距离。同样的音乐片段里面,钢琴的低音区显得雄浑有力、形体庞大之余,整台钢琴的结像更是历历在目的,可以用结实和庞大来形容。大提琴的低频部分更显得韧性十足,琴腔的共鸣感强烈,而当看电影大片的时候,低频爆发起来的时候是冲劲十足的,收放自如的。


总结


不尝试永远不会知道真相结果,经过使用NF 214 SUB之后,让我改变了对超低音线材的看法,虽然超低音音箱连接线仅仅是传输全频信号中的一小部分,但不同品质的线材的确会对低音的重播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其前提条件是你敢于尝试,不断通过多次的A/B对比以及长时间的使用进行求证。而事实上,NF 214 SUB对低音重播效果的确有明显的改变,所以倘若你是一名追求发烧、追求更好重播表现的爱好者,那么请不要忽略它!

验证码: 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