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07BA9F44196C22A897A67FD440AE9.jpg

画质再好、屏幕再大,奈何用户不开机,这是今天电视面临的最大尴尬。有调查说超过一半人每天看手机超过100次,累计时间4小时,回到家都低着头。偶尔打开电视也是用作网络视频的投影屏,连PS4和Xbox都成了小众产品,电视的地位越来越边缘。

市场已经给彩电业亮起了红灯。即将过去的2014年是中国彩电业30年来首次负增长,中怡康、奥维多家机构估计,今年彩电市场出现了5%左右下滑,全年销量维持在4500万台左右,负增长很可能持续成为行业新常态。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坦言想不通,从人均保有量来看中国远低于欧美,这几年彩电越卖越便宜,为什么用户依然不买账?

互联网打败分辨率

彩电业还在纠结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观众已经被互联网拉走了,35岁以下的年轻人看手机的时间远远超过看电视。当年索尼的蓝光和HD-DVD为高清标准斗争了好几年,后来索尼虽然打赢了标准之争,但蓝光并没有赢得市场,反而是清晰度很差的互联网视频获得了更多观众,Youtube等一批视频网站成功上市,索尼则陷入了连续亏损。

高清和3D曾经把电视的换机周期从八年压缩到了四五年,可现在仅靠显示升级已经很难让消费者买单。2014年,4K、OLED和曲面电视轮番上场,40寸4K彩电最新报价已经低至3000多元,消费者的换机意愿却大打折扣。根据DisplaySearch的统计,2014年第三季度全球4K电视出货量超过300万台,其中180万台在中国市场卖出。据此计算4K在中国的渗透率约为15%,低于业内此前25%的预期。

被称为超高清的4K电视分辨率达到4096×2160,是普通高清的4倍,不过现在主流智能手机分辨率都达到了1920×1080,正在向2560×1440迈进,电视再不升级更没人看。OLED超薄电视并没有复制LED的成功,三星已经暂停了OLED产品开发转推曲面电视UHD,但后者的市场反应还不如OLED,只有LG还在坚持推进曲高和寡的OLED。

中国彩电企业集体投靠了互联网,腾讯、阿里、爱奇艺、优酷土豆纷纷成为彩电业的合作伙伴,通过内置APP的方式将网络视频直接搬上大屏幕。内置WIFI模块和视频APP成为智能电视标配,也获得了市场认可,中怡康统计显示,2012年智能电视销量为850万台,2013年翻了一倍达到1690万台,预计2014年销量将达到3500万台,在整个彩电市场中占到近八成。

第一屏仍存悬念

并非所有娱乐需求都是随时随地、碎片化的,家庭娱乐依然是多人分享的整块时间。彩电业把视频当成节目源,互联网圈却把彩电当成了最后一块处女地,PC已死,手机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只有电视能承载更多的内容和应用。

闯入者乐视直接颠覆了彩电业的游戏规则,乐视的60寸超级电视定价只有6999,但观看视频每年要收490元的会员费。乐视“硬件收入+内容付费+广告收入+应用分成”的模式几乎照搬苹果,正是应用和服务支撑了苹果高达39%的毛利率。2013年乐视销量只有30万台,2014年就涨到近200万台,如果乐视真能实现盈利,对毛利率只有个位数的彩电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刺激。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认为,互联网电视从根本上颠覆了彩电企业靠硬件赚钱的盈利模式,等于动摇了彩电业赖以生存的根基。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承认彩电业必须做出改变:“过去我们围着客户转,电视卖给经销商就算完成任务,现在则要围着用户转,要想观众买走电视后看什么、怎么看。”在他看来,互联网时代彩电业的机会在于搭建自己的生态圈,这又是苹果的路数,方向没错但执行难度很大。没有一家彩电厂商吸引到足够多的开发者为电视机做应用,虽然他们采用了最主流的安卓系统。反倒是阿里越俎代庖抢先成立了Smart TV联盟,创维已经和阿里合作推出了线上品牌酷开电视,海尔也拿出了淘宝电视。

2014年各种有证没证的盒子异军突起,不用花几千元换电视,用户花几百元买个盒子不仅可以看网络视频,还能回看电视。阿里、百度、乐视、小米,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推出了盒子,创维、TCL、海信、长虹也是边卖电视边做盒子,各种山寨盒子更是数不胜数。直到2014年夏天,广电总局要求所有盒子关闭观看电视直播和回看功能,只能使用七大牌照方的用户系统、计费系统和应用商店。更震撼的是广电总局针对网络视频展开的大规模清理,下架智能电视内置的视频APP,射手网、人人影视等字幕网站也纷纷关闭,智能电视“一夜回到解放前”。

再大的监管力度也挡不住互联网对电视的热情,美剧、英剧逃不过审查就加码原创。阿里入股华数传媒直接绑定牌照方,小米从新浪挖来陈彤后注资优酷土豆和爱奇艺,爱奇艺和华策成立合资公司,乐视影业即将注入乐视,按照雷军的说法,内容对任何一屏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就连盒子也没有被放弃,2014年11月,腾讯宣布将在2015年推出盒子,按照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的说法,2015年腾讯的重点之一就是盒子,因为电视肯定是未来视频观看的主流。

从观众到用户

有线电视时代电视与观众之间是单向推送,而互联网时代的用户已经适应了双向交互,点播之外甚至出现了弹幕这样全新的交互方式。对于已经养成了投屏习惯的用户来说,有太多内容和太多屏幕可以选择,没有盒子也会有其他技术手段,比如DLP大屏投影。不管监管力度如何收紧,互联网进军大屏幕已经不存在任何障碍。

视频业务依然是互联网电视的核心,但大屏幕上仅有视频是不够的。淘宝电视、微信电视这类需要键盘的应用在大屏幕上并不好用,把电视当PC用肯定没戏。最适合多人参与的大屏应用是游戏,2014年TCL和GAMELOFT合作拿出了游戏电视,众多盒子也把游戏作为避规监管的生存空间。不过在PS4和Xbox终于解禁登陆后,游戏盒子还有多少人捧场很成问题。

今天的云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手机和电视互联,一个账户打通所有智能终端,手机、PAD和其他设备都可以作为电视的外设。腾讯、优酷都提出要开发“适合所有屏幕”的内容,让用户形成新的交互社区,不过电视APP究竟怎么玩,怎么收费目前还没有范例。在线教育和健康服务叫好不叫座,不只一家看到了机会,但都没找到合适的呈现方式。

智能电视在内容上改进很大,但是在易用性和交互性上还远远不够。手机早就没有按键了,电视遥控器上的按键一个不少。包括乐视在内,目前智能电视的界面普遍不好用,语音操控、手势操控准确率太低,形同虚设。也有企业试图用APP和微信取代遥控器,不过举着手机看电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APP的打开率已经很低,倒不如用好微信,比如把电视节目表放在微信上,用户收藏后届时弹出提醒,或是加入弹幕功能,方便用户集体吐槽。

比电视问题更大的是有线电视运营商,用户每天都被海量的网络视频包围,为什么还要为基本不开的电视每月交钱呢?目前全国2亿多有线电视用户里有一多半换上了高清机顶盒,但盒子里要插数据卡,即使你买的是一体机也得再买张卡。未来的电视可能连HDMI接口都去掉,所有内容通过网络传输,用户连机顶盒都可以不要,何况数据卡。

 


验证码: